三、使用光盘及软盘
在Linux的文字模式下要使用光盘或软盘,并不是只将光盘或软盘放入即可,用户需要运行加载的命令,才可读写数据。所谓 加载就是将存储介质(如光盘和软盘)指定成系统中的某个目录(如/mnt/cdrom或mnt/floppy)。通过直接存取此加载目录,即可读写存储介 质中的数据。以下就来看看文字模式下的加载及卸载命令。
1,加载的mount命令
要使用光盘时先把光盘放入光驱,然后执行加载的mount命令,将光盘加载至系统中:
[tony@free tony]# mount/dev/cdrom/mut/cdrom ← 加载光盘
同理,使用软盘之前也需要和光盘一样,必须先加载后才能使用:
[tony@free tony]# mount/dev/fd0/mut/floppy ← 加载软盘
2,卸载的umount命令
如果不需要使用光盘或软盘,则需先执行卸载命令之后,才能将光盘或软盘退出。范例如下:
[tony@free tony]# umount / mnt/cdrom ← 光盘卸载
在不使用软盘时执行umount 命令卸载软盘,再将软盘拿出
[tony@free tony]# umount / mnt/ ← 软盘卸载
四、在后台运行程序
用户有时的程序有可能要花费很多时间,如果将它放在前台运行,将导致无法继续做其他事情,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它放在后台运行,甚至可能希望在用户注销系统后,程序还可以继续运行。让我们看看那如何实现这一目的。
1,在后台运行程序的&、bg命令
将程序放到后台运行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在命令最后加上“&”,范例如下:
[tony@free root]# updatedb & ← 在后台执行 locate 数据库更新命令
[tony@free root]# bg ← 将更新操作放到后台运行
2,前台运行的程序fg命令
如果用户当前已有程序在后台运行,可以输入fg命令,将它从背景中移到前台运行:
[tony@free root]# fg ← 放到前台执行的命令会显示出来
3,在退出后让程序继续运行的nohup命令
此命令可使用户退出系统后,程序继续运行。范例如下:
[tony@free rony]$ nohup myserver &
然后用户就可以退出了,当再次登录的时候,可以用ps –aux命令看到程序仍在后台中运行。
五、任务调度命令
计算机有很多程序需要周期性的被运用,例如清理磁盘中不要的暂存盘、备份系统数据、检查远程服务器的邮件等。对于这些重复性的工作,其实不需要每次都辛苦地运行这些程序。可利用任务调度命令,指定系统定期在某个时间运行这些程序,轻轻松松完成想要执行的工作。
任务调度的crond常驻命令
crond 是Linux用来定期执行程序的命令。当安装完成操作系统后,默认便会启动此任务调动命令。crond命令每分钟会定期检查是否有要执行的工作,如果有要 执行的工作,便会自动执行该工作。由于任务调度中间的操作过程十分繁杂,我们只将任务调度文件的写法介绍给大家,供大家参阅:
Minute Hour Day Month DayOfWeek Command
在这段文字中除了“Command”是每次都必须指定的字段以外,其他自动皆可视需求自行决定是否指定。
六、任务调度的系统工作
/ect/crontab/文件是Linux系统工程的任务调度设置文件,其默认的内容如下:
SHELL=/bin/bash ← 指定执行任务调度工作时所使用的SHELL
PATH=/shin:/bin:/usr/sbin:/usr/bin ← 指定命令搜索的路径
MAILTO=root ← 指定将输出结果给root用户
HOME=/ ← 指定跟目录
七、任务调度的个人工作
除了上述任务调度的系统工作外,一般用户则可利用crintab命令,自行设置要定期执行的工作。
每个用户可执行crontab –e命令,编辑自己的任务调度设置文件,并在此文件加入要定期执行的工作。以下范例为tony用户编辑的任务调度设置文件:
[tony@free rony]$ crontab –e
执行上述命令后,即会进入VI文本编辑器自行编辑任务调度的工作。
八、删除调度工作任务
如果不想再定期执行任务调动中的工作,则可执行crontab –r命令删除所有任务调度的工作。范例如下:
[tony@free rony]$ crontab –r ← 删除任务调度中的工作
[tony@free rony]$ crontab -1 ← 再查看一次任务调度中的工作
no crontab for tony ← 已经没有任何任务调度工作
九、打包、压缩与解压缩
1,打包文件的tar命令
tar命令位于/bin目录中,它能将用户所指定的文件或目录打包成一个文件,不过它并不做压缩。一般Unix上常用的压缩方式是先用tar命令将许多文件打包成一个文件,再以gzip等压缩命令压缩文件。tar命令参数繁多,以下举例常用参数作说明:
? -c:创建一个新的tar文件;
? -f:在:指定文件名称;
? -z:调用gzip压缩命令执行压缩;
? -j:调用bzip2压缩命令执行压缩;
? -t:参看压缩文件内容;
? -x:解开tar文件。
在此举一常用范例:
[tony@free data]# tar cvf data.tar * ← 将目录下所有文件打包成data.tar
[tony@free data]# tar cvf data.tar.gz * ← 将目录所有文件打包成data.tar再用gzip命令压缩
[tony@free data]# tar tvf data.tar * ← 查看data.tar文件中包括了哪些文件
[tony@free data]# tar xvf data.tar * ← 将data.tar解开
2,压缩与解压缩
? 使用-z参数来解开最常见的.tar.gz文件:
[tony@free data]# tar –zxvf foo.tar.gz ←将文件解开至当前目录下
? 使用-j参数解开tar.bz2压缩文件:
? 使用-Z参数指定以compress命令压缩
[tony@free data]# tar –cZvf prcture.tar.Z*.tif 将该目录下所有.tif打包并命令压缩成.tar.Z文件
十、其他常用命令
Linux可用的命令相当多,本章我们只举例几个常用的命令进行说明,在以后的章节中,还会接触到许多其他命令。
1,修改密码的passwd命令
passwd(password)命令可让用户变更密码。范例如下:
[tony@free tony]$ passwd
Changing password for user tony
Changing password for tony
(current)UNIX password: ← 输入原密码
New password: ← 输入新密码
Retype new password ← 在此输入新密码
passwd: all authentication tokens updated successfully ← 密码修改成功
2,创建引导盘的mkbootdisk命令
如果安装系统时,并没有制作引导盘,或者引导盘已经损害,可以在安装系统之后,利用mkbootdisk命令创建一张新的引导盘:
[root@free root]# mkbootdisk ‘uname -r’
执行上述指令便可以成功的创建一张引导盘了。请保存好出盘,已备紧急之用。
3,显示与设置时间的date、clock和ntpdate命令
date 命令可以显示当前日期时间。范例如下:
[tony@free rony]$ date
-9月 8 10:00:00 CST 2006
CST为中部标准时间
clock命令也可以显示出系统当前的日期与时间,不过clock命令默认不允许一般用户执行,请用root账号执行:
[root@free root]# clock
公元2006年9月8日(周五)10时00分00秒 0.112604 seconds
如果系统时间不正确要想更改,可以使用date命令来设置时间。用root账号如下操作:
[root@free root]# date 09091200 ← 将时间设定为9月9日12点00分
用户有时可能会苦于不知道标准时间。没关系,当前网络上也有校对时服务器提供的标准时间。因此可执行ntpdate命令,将系统时间设成与校时服务器一致:
[root@free root]# ntpdate stdtime.microsoft.com ← 与微软校时服务器校时。
然后再执行一次date命令,就会发现系统时间已经更改。不过这样还没有结束,还需要执行clock –w 命令将更改的时间写入计算机的CMOS中,这样下次启动时才会使用更改过的时间。 范例如下:
[root@free root]# clock –w
常用的基本命令我们就先介绍到这里,现在我们来讲些新手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在操作过程中的一些应用技巧。
一、如何进入文字模式
当安装Linux时,可选择自动后要进入文字模式或时图形模式。如果选择的时文字模式则可略过此说明;若是直接进入X Window的图形模式,仍可以使用下列方式,进入文字模式:
1,在X Window中打开文字模式窗口
在默认的GNOME窗口环境为例,在X Windows 下进入文字模式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桌面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执行“新增终端命令”,打开文字模式窗口。在文字模式窗口中可以用 Shift+Page Up和Shift+Page Dwon 键来卷动窗口内容。
2,切换虚拟主控制台进入文字模式
3,启动直接进入文字模式
要设置启动时直接进入文字模式,可以使用任何一个文本编辑器,打开/etc/inittab文件,在文件中查找“id:5:initdefault:”这一段文字,并将其改为“id:3:initdefault:”即可。
二、etc/inittab设置错误,导致无法启动
若修改/etc/inittab后无法正常启动,则可以在启动时采用单人模式进入系统,重新修改inittab设置文件以解决问题。
grub append > ro root=LABEL=/s ← 只要在命令行原来的语句后,加“S”即可
使用LILO为引导装载程序时,同样在启动显示LILO菜单画面时,按Ctrl+X键,切换到文字模式的LILO登录画面,并输入以下参数即可:
三、如何查询命令的用法
在linux系统中,如果用户某命令的功能不大清楚,可以使用man命令查询帮助:
[root@free root]# man shutdown ← 以man命令查询稍后要介绍的shutdown命令的用法。
四、避免按Ctrl+Alt+Del重新启动系统
在linux中直接按下Ctrl+Alt+Del三个键后就会重新启动,如果不希望任何人利用这组组合键随意重新启动计算机,请用文本编辑器修改/etc/inittab文件:
#ca::ctrlaltdel:/sbin/shut down –t3 –r now ← 在此之前加上“#”。
存盘后重新启动计算,以后就无法用Ctrl+Alt+Del 键重新启动了。
五、文字模式下的中文信息出现乱码,怎么办
在此版的Red Hat Linux中,若是在X Window打开文字模式窗口,以文字模式操作,则所有中文文件名、月份,甚至部分信息都可以正常的以中文显示。但在文字模式的虚拟控制台中,这些中文信息,则会变成乱码,此时请如下操作,可将此信息改成英文显示:
[root@free root]$ LANG=C
[root@free root]# ls –l
运行LANG=C命令后原来以中文显示(乱码)的部分,变成
若想改回原来的设置,则只要再执行LANG=zh_CN命令即可:
[root@free root]$ LANG=zh_CN
六、看不到中文文件名
如果加载的存储介质中含有中文文件名,需要再运行mount命令,再加上“-o iocharset=cp950”参数,这样才能看到此保存媒体内的中文文件名。例如加载光盘就可以执行以下命令:
[root@free root]# mount –o iochatset=cp950/dev/cdrom/mnt/cdrom
七、如何调换光盘
当光盘已经被加载成为一个目录时,按下光驱上面的退出按钮,将无法退出光盘,必须先将光盘卸载后,才能退出光盘。
若当前所在之处就是光盘加载目录(如/mnt/cdrom),或有其他用户正在此目录下,将无法成功的卸载它,当然也不能退出光盘:
[root@free root]# umount/mnt/cdrom
umount:/mnt/cdrom: device is busy ← 此光盘正在被使用中
八、允许一般用户加载光盘或软盘
[root@free root]# mount/dev/cdrom/mut/cdrom
mount:only root can do that ← 只有root用户才能执行此命令
因此若要允许一般用户也能加载光盘或软盘,请修改/ect/fstab/设置文件: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