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8日星期六

[Linux]Ubuntu下轻松解决音乐播放器Rhythmbox乱码问题

Ubuntu系统自带的音乐播放器Rhythmbox在使用时音乐文件全是乱码,看起来十分别扭,以下方法教你怎样去除乱码:
1、需要有软件包mid3iconv。如果你的系统中没有安装它,可以通过如下代码自动安装:
sudo apt-get install python-mutagen
2、在终端输入如下命令:mid3iconv -e GBK */*.mp3
3、重新导入一次rhythmbox就OK了。
看,不乱码的Rhythmbox:

[PHP]位运算符之——按位与运算符(&)

示例
echo 3&4;
echo 11&13;
?>

以上得到的值分别是0和9。

解答:
参加按位与运算的两个数据,按二进位进行“与”运算。如果两个相应的二进位都为1,则该位的结果值为1,否则为0。即

    0&0=0;0&1=0;1&0=0;1&1=1;

例如: 11&13 并不等于24,应该是按位与。

11 = 00001011

13 = 00001101

00001001——>9

因此,11&13的值得9。如果参加&是负数运算的是负数(如-11 & -13),则以补码形式表示为二进制数,然后按位进行“与”运算。

按位与有一些特殊的用途:

(1)清零。 如果想将一个单元清零,即使其全部二进位为0,只要找一个二进制数,其中各个位符合以下条件:原来的数中为1的位,新数中相应位为0。然后使二者进行&运算,即可达到清零目的。

如:原有数为00101011,另找一个数,设它为10010100,它符合以上条件,即在原数为1的位置上,它的位值均为0。将两个数进行&运算:

00101011

(&) 10010100

00000000

其道理是显然的。

当然也可以不用10010100这个数而用其他数(如01000100)也可以,只要符合上述条件即可。

(2)取一个数中某些指定位。如有一个整数a(2个字节),想要其中的低字节。

只需将a与(737)8按位与即可。

2009年3月27日星期五

Ubuntu设置wget的路径

终端命令:wget ul -p /home/*** (粗体分别为下载链接和home目录下的文件夹名称)

这个是每次使用的时候设置,比较麻烦,不知道能不能设置默认路径。

使用终端命令快速启动Linux QQ的方法

写一个脚本:

$ vim qq
脚本 如下:
#! /bin/bash
cd /opt/linuxqq #这个目录是你对qq.tar.gz解压后的QQ的目录
./QQ & #./QQ 脚本运行方式 & 表示将作业放到后台

然后修改权限
$ chmod +x qq #对所有用户给予执行脚本的权限

移动QQ到环境变量包含目录中
$ mv qq /usr/bin/

这样只需要在终端命令行输入:
$qq
就可以启动了


转自QQ for Linux社区

[Linux]让你的ubuntu能阅读CHM电子书

ChmSee 是 Ubuntu 下一个浏览CHM文件的程序,支持简体中文与英文编码的CHM格式文件,其它编码暂不支持。由于ChmSee的工作方式,所以对太大的CHM文件处理起来比较吃力 (体验在较大CHM文件的打开和退出)。对中文支持不错。支持调整字体大小、书签、当前页面搜索、选择字符编码等功能。

安装ChmSee软件后,才能在Ubuntu下浏览CHM文件,设置方法如下:

方法1:终端命令:sudo apt-get install chmsee

方法2:在这里下载chmsee软件,解压后,双击chmsee_1.0.0-beta-1_i386.deb安装。

[Linux]终端设置源列表的方法

转自 Ubuntu中文论坛 原帖地址:http://forum.ubuntu.org.cn/viewtopic.php?f=52&t=177997
1)点左上角的菜单“应用程序-附件-终端”进入终端,输入下面的命令:

sudo cp /etc/apt/sources.list /etc/apt/sources.list_backup

 这句是备份命令,输完后按一下回车键,先提示输入自己的密码,密码不显示,盲打输入后按回车键;

 

 2)再输入下面的命令,输完后按一下回车键,出来一个文本编辑器窗口;

sudo gedit /etc/apt/sources.list

 3)在出来的文档窗口里,先删除所有内容,再复制一组源(在这里找源)进去,保存关闭;






 4)返回到终端窗口,再执行下面命令更新源;

sudo apt-get update

[Linux]常用的关机/重启命令shutdown、halt、reboot、及init的区别

在linux下一些常用的关机/重启命令有shutdown、halt、reboot、及init

它们都可以达到重启系统的目的,但每个命令的内部工作过程是不同的,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你可以更加灵活的运用各种关机命令。
   1.shutdown
shutdown命令安全地将系统关机。有些用户会使用直接断掉电源的方式来关闭linux,这是十分危险的。因为linux与windows不同,其后台运行着许多进程,所以强制关机可能会导致进程的数据丢失﹐使系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甚至在有的系统中会损坏硬件设备。
而在系统关机前使用shutdown命令﹐系统管理员会通知所有登录的用户系统将要关闭。并且login指令会被冻结﹐即新的用户不能再登录。直接关机或者延迟一定的时间才关机都是可能的﹐还可能重启。这是由所有进程〔process〕都会收到系统所送达的信号〔signal〕决定的。这让像vi之类的程序有时间储存目前正在编辑的文档﹐而像处理邮件〔mail〕和新闻〔news〕的程序则可以正常地离开等等。
shutdown执行它的工作是送信号〔signal〕给init程序﹐要求它改变runlevel。Runlevel 0被用来停机〔halt〕﹐runlevel 6是用来重新激活〔reboot〕系统﹐而runlevel 1则是被用来让系统进入管理工作可以进行的状态﹔这是预设的﹐假定没有-h也没有-r参数给shutdown。要想了解在停机〔halt〕或者重新开机〔reboot〕过程中做了哪些动作﹐你可以在这个文件/etc/inittab里看到这些runlevels相关的资料。
   shutdown 参数说明:
   [-t] 在改变到其它runlevel之前﹐告诉init多久以后关机。
   [-r] 重启计算器。
   [-k] 并不真正关机﹐只是送警告信号给每位登录者〔login〕。
   [-h] 关机后关闭电源〔halt〕。
   [-n] 不用init﹐而是自己来关机。不鼓励使用这个选项﹐而且该选项所产生的后果往往不总是你所预期得到的。
   [-c] cancel current process取消目前正在执行的关机程序。所以这个选项当然没有时间参数﹐但是可以输入一个用来解释的讯息﹐而这信息将会送到每位使用者。
   [-f] 在重启计算器〔reboot〕时忽略fsck。
[-F] 在重启计算器〔reboot〕时强迫fsck。
   [-time] 设定关机〔shutdown〕前的时间。
     
2.halt----最简单的关机命令
   其实halt就是调用shutdown -h。halt执行时﹐杀死应用进程﹐执行sync系统调用﹐文件系统写操作完成后就会停止内核。
   参数说明:
   [-n] 防止sync系统调用﹐它用在用fsck修补根分区之后﹐以阻止内核用老版本的超级块〔superblock〕覆盖修补过的超级块。
   [-w] 并不是真正的重启或关机﹐只是写wtmp〔/var/log/wtmp〕纪录。
   [-d] 不写wtmp纪录〔已包含在选项[-n]中〕。
   [-f] 没有调用shutdown而强制关机或重启。
   [-i] 关机〔或重启〕前﹐关掉所有的网络接口。
   [-p] 该选项为缺省选项。就是关机时调用poweroff。
  
3.reboot
reboot的工作过程差不多跟halt一样﹐不过它是引发主机重启﹐而halt是关机。它的参数与halt相差不多。
4.init
init是所有进程的祖先﹐它的进程号始终为1﹐所以发送TERM信号给init会终止所有的用户进程﹑守护进程等。shutdown 就是使用这种机制。init定义了8个运行级别(runlevel),init 0为关机﹐init 1为重启。关于init可以长篇大论﹐这里就不再叙述。另外还有telinit命令可以改变init的运行级别﹐比如﹐telinit -iS可使系统进入单用户模式﹐并且得不到使用shutdown时的信息和等待时间。

纠正一下 HALT 命令相当于 SHUTDOWN -H NOW
后边这个NOW 可以替换成关机时间的参数
纠正一下,关于init
init 1不是reboot,而是单用户,init 6才是重启,cloud天天用init 0关机,用init 6重启,这个应该还是没有记错的。
inittab文件里似乎是这么写的。

2009年3月26日星期四

[网络知识]PV、UV、IP的定义与区别

网站统计中的PV(访问量):UV(独立访客):IP(独立IP)的定义与区别

今天使用了雅虎统计,看到里面就有这个,就说说,其实里面的uv大家可能觉得很新奇,但是和站长统计里的独立访客是一样的嘛。

--------首先来看看ip、uv和pv的定义----------

PV(访问量):即Page View, 即页面浏览量或点击量,用户每次刷新即被计算一次。
UV(独立访客):即Unique Visitor,访问您网站的一台电脑客户端为一个访客。00:00-24:00内相同的客户端只被计算一次。
IP(独立IP):即Internet Protocol,指独立IP数。00:00-24:00内相同IP地址之被计算一次。

----------下面来说ip,pv,uv的区别----------------------

独立IP表示,拥有特定唯一IP地址的计算机访问您的网站的次数,因为这种统计方式比较容易实现,具有较高的真实性,所以成为大多数机构衡量网站流量的重要指标。比如你是ADSL拨号上网的,你拨一次号都自动分配一个ip,这样你进入了本站,那就算一个ip,当你断线了而没清理cookies,之后又拨了一次号,又自动分配到一个ip,你再进来了本站,那么又统计到一个ip,但是UV(独立访客)没有变,因为2次都是你进入了本站。

来说明一下PV高不一定代表来访者多;PV与来访者的数量成正比,但是PV并不直接决定页面的真实来访者数量。比如一个网站就你一个人进来,通过不断的刷新页面,也可以制造出非常高的PV。

现在来说说UV;----

ip在这里是指公用的广域网传输协议族(Tcp/Ip)为每一台处在因特网上的计算机(可以是个人电脑、服务器以及其他兼容广域网传输协议族规定的接入设备)都定义了四个段落(例如:192.168.0.255形式,有时会加入第五段落端口号作为描述信息,端口号是介于1-65535之间的数字)共 32位长度二进制代码的标识,叫IP协议地址,简称ip地址,俗称ip,它是一个一台连接着广域网的计算机区别于其他机器的标识,一般情况下,它在同一级别的网络(例如某个局域网、社区网、教学楼网或者INTERNET)范围内是唯一的。

独立访客是指不同的、通过互联网访问、浏览一个网页的自然人。

比 如,在一台电脑上,哥哥打开了微软的官方主页,注册了一个会员。弟弟一会儿也看了看,注册了另一个会员。由于兄弟两个使用的是相同的计算机,那么他们的 ip是一样的,微软的官方计数器记录到一个ip登陆的信息。但是,具有统计功能的统计系统,可以根据其他条件判断出实际使用的用户数量,返回给网站建设者真实、可信和准确的信息。比如通过注册的用户,甚至可以区分出网吧、机房等共享一个ip地址的不同计算机。上面的例子就说明虽然是同一ip,但是有2个独立访客。再举个例子吧,比如一个网吧里,有100个人都进入了我的网站,但是一个网吧对外都是一个IP的,所以统计系统只统计到一个IP;但是因为网吧里有100人在访问我的站,尽管他们都仅仅打开我的网站的首页,或者这100人都把我网站所有页面都看过了一遍,统计系统都只统计到100个独立访客。

使用独立用户作为统计量有什么好处?它比ip更加准确吗?

ip是一个反映网络虚拟地址对象的概念,独立用户是一个反映实际使用者的概念,每个独立用户相对于每个ip,更加准确地对应一个实际的浏览者。使用独立用户作为统计量,可以更加准确的了解单位时间内实际上有多少个访问者来到了相应的页面。

原文出处:http://www.1she.com/blog/luring/154

[Linux]ubuntu下本机安装Joomla方法

步骤如下:
1、到这里下载最新版本的Joomla压缩包(英文版)。需要中文版的同学可到其他地方搜索。

2、在phpmyadmin中创建数据库,命名为joomla。


3、解压压缩包到/var/www目录下,文件夹命名为joomla。

4、在joomla文件夹下找到“configuration.php-dist”文件,打开,输入MySQL username、MySQL password、MySQL database name信息。保存。


5、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localhost/joomla,如提示错误,则打开终端,输入命令(修改文件夹权限):sudo chmod -R 777 /var/www/joomla/
完成后再次打开localhost/joomla,即可按步骤设置joomla。

用终端命令安装方法如下:
1、获得最新版的Joomla!
tar xvjf Joomla_1.0.10-Stable-Full_Package.tar.bz2
sudo mv Joomla_1.0.10-Stable-Full_Package.tar.bz2_FILES /var/www/joomla
sudo chown -R www-data:www:data /var/www/joomla

2、你需要创建一个数据库,用下面命令行来完成这个步骤:
mysqladmin -u root -p create joomla

3、joomla是你挑选给Joomla使用的数据库名称。你可以使用任何你想要的名字。
mysql -u root -p
mysql> GRANT SELECT, INSERT, UPDATE, DELETE, CREATE, DROP, INDEX, ALTER, CREATE TEMPORARY TABLES, LOCK TABLES ON joomla.* TO 'yourusername'@'localhost' IDENTIFIED BY 'yourpassword';

4、不要让Joomla使用MySQL root用户去连接数据库。上面的命令可以创建一个拥有一些权限的MySQL用户(不同于MySQL root用户)来使用joomla数据库。你需要选择由yourusername(你的用户名)和yourpassword(你的密码)。如果命令执行成功,请执行下面的命令来刷新权限:
mysql> FLUSH PRIVILEGES;

5、退出MySQL界面:
mysql> \q

6、重新启动Apache2 :
sudo /etc/init.d/apache2 restart

7、完成安装

打开你的浏览器浏览 localhost/joomla,然后按着屏幕上的指示完成安装。

2009年3月25日星期三

[Advertise]InLinks.com FAQ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InLinks.com FAQ

* What are inLinks?
inLinks are static HTML advertisements located within content areas of websites. It is simply the most natural paid link on the market.
* What blog platforms are supported by inLinks?
InLinks.com supports Wordpress, Drupal, Moveable Type, and Ruby on Rails sites, and more to come in the future.

Advertiser FAQ's

* How are inLinks priced?
inLinks are priced based on theme, traffic, and market demand.
* I just placed an order, when will my ad go live?
All inLinks will be placed within 24 hours. Some publishers have up to 24 hours to review the advertisements going onto their site. The billing on your advertisement will not start until the ad is up and running.
* What is Alexa?
A website's "Alexa" ranking is a general indicator of the amount of traffic a website receives. The lower the number the more traffic that site receives, ie Yahoo.com is #1, Ebay.com is #8. More information on Alexa here.
* How do I review my active running ads?
You can review your current running ads here.

Publisher FAQ's

* Can I control what links appear on my site?
Yes, you can choose to be emailed every time a new ad is sold so you can approve it or deny it from being published. You can set this option up here.
* Can I run InLinks.com along with other ad systems I am currently running?
Yes, InLinks.com can be run along any ad system as we are not a contextually served product.
* When are payments sent out?
Payments are sent out on the 1st of every month. You can be paid by check,PayPal or Payoneer. The earnings begin as each advertisement is placed. As an example, if an advertisement is placed on the 20th of the month, you will receive payment from the placement date until the end of the month. You will only be able to select payoneer as a payment option if you have active ads running in our system since we are paying 1/2 of your registration fee.
* What is the minimum payment sent?
The minimum payment to be sent out via check or Payoneer is $25. There is no minimum for PayPal payments.
* How do you price the ads on my site?
We use our own pricing algorithm that factors in: the theme and traffic of your website, as well as market demand.
* What is the revenue share of any ads sold?
We use our own pricing algorithm that factors in: the theme and traffic of your website, as well as market demand. We feature a 50/50 split of the gross profit of any ads sold. We handle serving, scheduling, billing, customer service, and sales.
* I cannot get my publisher ad script to work, what do I do?
You can email our tech support at: techsupport@inlinks.com
* Payoneer Support: Should I need additional customer service support, when should I contact InLinks.com and when should I contact Payoneer?
You should contact InLinks.com for all issues relating to how they track your earnings. Once any funds are loaded onto your card, any questions you may have about your card account and/or card usage should be directed to Payoneer.
* What is the Payoneer Prepaid Debit MasterCard® and how can I use it?
You can use your card anywhere MasterCard® is accepted. Draw money at ATM's, use the card to purchase items at your favorite store and you can also use it online.
* I am not in the US can I still get the card?
Yes the card is available to InLinks.com publishers and is sent almost everywhere in the world.
* How Much is the Payoneer Prepaid Debit MasterCard®
Card activation within US $5.00 - normally $10.00
Card activation outside US $10.00 - normally $20.00
InLinks.com is subsidizing 50% of the cost of your card.

[嘀咕]Ubuntu QQ最小化后隐藏的解决办法

很多朋友像我一样兴奋于新装好的ubuntu,到处点击,一不小心把上面板或者面板上的图标给删了,登录QQ后,发现最小化QQ时隐藏掉看不见了,其实是删除了一个面板上的小项目,解决办法如下:

在面板上点击右键,选择“添加到面板”,下拉选中添加“通知区域项目”即可。图示如下:

[嘀咕]解决ubuntu打开firefox全屏的问题

不少网友在升级ubuntu之后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打开firefox之后,自动呈现全屏的状态,这时按下F11键,会出现更大的全屏,所以需要再次摁F11,使其回到正常状态。
其实这是一个最大化最小话的视觉误差,只需在firefox非最大化的时候缩小窗口就行了。下次打开就不会出现自动全屏了。

Linux基本命令大全(二)

转自Linuxidc
三、使用光盘及软盘
  在Linux的文字模式下要使用光盘或软盘,并不是只将光盘或软盘放入即可,用户需要运行加载的命令,才可读写数据。所谓 加载就是将存储介质(如光盘和软盘)指定成系统中的某个目录(如/mnt/cdrom或mnt/floppy)。通过直接存取此加载目录,即可读写存储介 质中的数据。以下就来看看文字模式下的加载及卸载命令。
  1,加载的mount命令
  要使用光盘时先把光盘放入光驱,然后执行加载的mount命令,将光盘加载至系统中:
[tony@free tony]# mount/dev/cdrom/mut/cdrom ← 加载光盘
  同理,使用软盘之前也需要和光盘一样,必须先加载后才能使用:
  [tony@free tony]# mount/dev/fd0/mut/floppy ← 加载软盘
  2,卸载的umount命令
  如果不需要使用光盘或软盘,则需先执行卸载命令之后,才能将光盘或软盘退出。范例如下:
  [tony@free tony]# umount / mnt/cdrom ← 光盘卸载
  在不使用软盘时执行umount 命令卸载软盘,再将软盘拿出
  [tony@free tony]# umount / mnt/ ← 软盘卸载
四、在后台运行程序
  用户有时的程序有可能要花费很多时间,如果将它放在前台运行,将导致无法继续做其他事情,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它放在后台运行,甚至可能希望在用户注销系统后,程序还可以继续运行。让我们看看那如何实现这一目的。
  1,在后台运行程序的&、bg命令
  将程序放到后台运行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在命令最后加上“&”,范例如下:
  [tony@free root]# updatedb & ← 在后台执行 locate 数据库更新命令
  [tony@free root]# bg ← 将更新操作放到后台运行
  2,前台运行的程序fg命令
  如果用户当前已有程序在后台运行,可以输入fg命令,将它从背景中移到前台运行:
  [tony@free root]# fg ← 放到前台执行的命令会显示出来
  3,在退出后让程序继续运行的nohup命令
  此命令可使用户退出系统后,程序继续运行。范例如下:
  [tony@free rony]$ nohup myserver &
  然后用户就可以退出了,当再次登录的时候,可以用ps –aux命令看到程序仍在后台中运行。
五、任务调度命令
  计算机有很多程序需要周期性的被运用,例如清理磁盘中不要的暂存盘、备份系统数据、检查远程服务器的邮件等。对于这些重复性的工作,其实不需要每次都辛苦地运行这些程序。可利用任务调度命令,指定系统定期在某个时间运行这些程序,轻轻松松完成想要执行的工作。
  任务调度的crond常驻命令
   crond 是Linux用来定期执行程序的命令。当安装完成操作系统后,默认便会启动此任务调动命令。crond命令每分钟会定期检查是否有要执行的工作,如果有要 执行的工作,便会自动执行该工作。由于任务调度中间的操作过程十分繁杂,我们只将任务调度文件的写法介绍给大家,供大家参阅:
Minute Hour Day Month DayOfWeek Command
  在这段文字中除了“Command”是每次都必须指定的字段以外,其他自动皆可视需求自行决定是否指定。
六、任务调度的系统工作
  /ect/crontab/文件是Linux系统工程的任务调度设置文件,其默认的内容如下:
  SHELL=/bin/bash ← 指定执行任务调度工作时所使用的SHELL
  PATH=/shin:/bin:/usr/sbin:/usr/bin ← 指定命令搜索的路径
  MAILTO=root ← 指定将输出结果给root用户
  HOME=/ ← 指定跟目录
七、任务调度的个人工作
  除了上述任务调度的系统工作外,一般用户则可利用crintab命令,自行设置要定期执行的工作。
  每个用户可执行crontab –e命令,编辑自己的任务调度设置文件,并在此文件加入要定期执行的工作。以下范例为tony用户编辑的任务调度设置文件:
  [tony@free rony]$ crontab –e
  执行上述命令后,即会进入VI文本编辑器自行编辑任务调度的工作。
八、删除调度工作任务
  如果不想再定期执行任务调动中的工作,则可执行crontab –r命令删除所有任务调度的工作。范例如下:
  [tony@free rony]$ crontab –r ← 删除任务调度中的工作
  [tony@free rony]$ crontab -1 ← 再查看一次任务调度中的工作
  no crontab for tony ← 已经没有任何任务调度工作
九、打包、压缩与解压缩
由于这是每一个Linux用户都会经常用到的基本功能,因此我们将介绍最常见到的打包、压缩和解压缩程序
  1,打包文件的tar命令
  tar命令位于/bin目录中,它能将用户所指定的文件或目录打包成一个文件,不过它并不做压缩。一般Unix上常用的压缩方式是先用tar命令将许多文件打包成一个文件,再以gzip等压缩命令压缩文件。tar命令参数繁多,以下举例常用参数作说明:
  ? -c:创建一个新的tar文件;
? -v:显示运作过程信息;
  ? -f:在:指定文件名称;
  ? -z:调用gzip压缩命令执行压缩;
  ? -j:调用bzip2压缩命令执行压缩;
  ? -t:参看压缩文件内容;
  ? -x:解开tar文件。
  在此举一常用范例:
  [tony@free data]# tar cvf data.tar * ← 将目录下所有文件打包成data.tar
  [tony@free data]# tar cvf data.tar.gz * ← 将目录所有文件打包成data.tar再用gzip命令压缩
  [tony@free data]# tar tvf data.tar * ← 查看data.tar文件中包括了哪些文件
  [tony@free data]# tar xvf data.tar * ← 将data.tar解开
  2,压缩与解压缩
tar命令本身没有压缩能力,但是可以在产生的tar文件后,立即使用其他压缩命令来压缩,省区需要输入两次命令的麻烦。
  ? 使用-z参数来解开最常见的.tar.gz文件:
  [tony@free data]# tar –zxvf foo.tar.gz ←将文件解开至当前目录下
  ? 使用-j参数解开tar.bz2压缩文件:
[tony@free data]# tar –jxvf linux-2.4.20tar.bz2 ←将文件解开至当前目录下
  ? 使用-Z参数指定以compress命令压缩
  [tony@free data]# tar –cZvf prcture.tar.Z*.tif 将该目录下所有.tif打包并命令压缩成.tar.Z文件
十、其他常用命令
  Linux可用的命令相当多,本章我们只举例几个常用的命令进行说明,在以后的章节中,还会接触到许多其他命令。
  1,修改密码的passwd命令
  passwd(password)命令可让用户变更密码。范例如下:
  [tony@free tony]$ passwd
  Changing password for user tony
  Changing password for tony
(current)UNIX password: ← 输入原密码
  New password: ← 输入新密码
  Retype new password ← 在此输入新密码
  passwd: all authentication tokens updated successfully ← 密码修改成功
  2,创建引导盘的mkbootdisk命令
  如果安装系统时,并没有制作引导盘,或者引导盘已经损害,可以在安装系统之后,利用mkbootdisk命令创建一张新的引导盘:
  [root@free root]# mkbootdisk ‘uname -r’
  执行上述指令便可以成功的创建一张引导盘了。请保存好出盘,已备紧急之用。
  3,显示与设置时间的date、clock和ntpdate命令
  date 命令可以显示当前日期时间。范例如下:
  [tony@free rony]$ date
  -9月 8 10:00:00 CST 2006
  CST为中部标准时间
  clock命令也可以显示出系统当前的日期与时间,不过clock命令默认不允许一般用户执行,请用root账号执行:
  [root@free root]# clock
  公元2006年9月8日(周五)10时00分00秒 0.112604 seconds
  如果系统时间不正确要想更改,可以使用date命令来设置时间。用root账号如下操作:
  [root@free root]# date 09091200 ← 将时间设定为9月9日12点00分
  用户有时可能会苦于不知道标准时间。没关系,当前网络上也有校对时服务器提供的标准时间。因此可执行ntpdate命令,将系统时间设成与校时服务器一致:
  [root@free root]# ntpdate stdtime.microsoft.com ← 与微软校时服务器校时。
  然后再执行一次date命令,就会发现系统时间已经更改。不过这样还没有结束,还需要执行clock –w 命令将更改的时间写入计算机的CMOS中,这样下次启动时才会使用更改过的时间。 范例如下:
  [root@free root]# clock –w
常用的基本命令我们就先介绍到这里,现在我们来讲些新手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在操作过程中的一些应用技巧。
一、如何进入文字模式
  当安装Linux时,可选择自动后要进入文字模式或时图形模式。如果选择的时文字模式则可略过此说明;若是直接进入X Window的图形模式,仍可以使用下列方式,进入文字模式:
  1,在X Window中打开文字模式窗口
   在默认的GNOME窗口环境为例,在X Windows 下进入文字模式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桌面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执行“新增终端命令”,打开文字模式窗口。在文字模式窗口中可以用 Shift+Page Up和Shift+Page Dwon 键来卷动窗口内容。
2,切换虚拟主控制台进入文字模式
Linux主机在主控制台(console)下提供了7个虚拟主控台,在每一个虚拟主控台中可以运行各自的程序。可以在登陆X Window系统后的任何时间,按下Ctrl+Alt+Fn键来切换到其他的虚拟主控台。其中的Fn是指F1~F7的功能键。
  3,启动直接进入文字模式
  要设置启动时直接进入文字模式,可以使用任何一个文本编辑器,打开/etc/inittab文件,在文件中查找“id:5:initdefault:”这一段文字,并将其改为“id:3:initdefault:”即可。
二、etc/inittab设置错误,导致无法启动
  若修改/etc/inittab后无法正常启动,则可以在启动时采用单人模式进入系统,重新修改inittab设置文件以解决问题。
若使用GRUB为引导装载程序时,只要在启动显示菜单画面时,按a键,并在命令行输入一下参数以进入单人模式:
  grub append > ro root=LABEL=/s ← 只要在命令行原来的语句后,加“S”即可
  使用LILO为引导装载程序时,同样在启动显示LILO菜单画面时,按Ctrl+X键,切换到文字模式的LILO登录画面,并输入以下参数即可:
boot: linux s ← 表示系统直接讲进入单人模式
三、如何查询命令的用法
  在linux系统中,如果用户某命令的功能不大清楚,可以使用man命令查询帮助:
  [root@free root]# man shutdown ← 以man命令查询稍后要介绍的shutdown命令的用法。
大多数命令的语法,还可以通过-h或—help参数查询。例如shutdown命令的语法可以运行shutdown –h或上述的man shutdown 命令查得。
四、避免按Ctrl+Alt+Del重新启动系统
  在linux中直接按下Ctrl+Alt+Del三个键后就会重新启动,如果不希望任何人利用这组组合键随意重新启动计算机,请用文本编辑器修改/etc/inittab文件:
  #ca::ctrlaltdel:/sbin/shut down –t3 –r now ← 在此之前加上“#”。
  存盘后重新启动计算,以后就无法用Ctrl+Alt+Del 键重新启动了。
五、文字模式下的中文信息出现乱码,怎么办
  在此版的Red Hat Linux中,若是在X Window打开文字模式窗口,以文字模式操作,则所有中文文件名、月份,甚至部分信息都可以正常的以中文显示。但在文字模式的虚拟控制台中,这些中文信息,则会变成乱码,此时请如下操作,可将此信息改成英文显示:
  [root@free root]$ LANG=C
  [root@free root]# ls –l
运行LANG=C命令后原来以中文显示(乱码)的部分,变成英文
  若想改回原来的设置,则只要再执行LANG=zh_CN命令即可:
  [root@free root]$ LANG=zh_CN
六、看不到中文文件名
  如果加载的存储介质中含有中文文件名,需要再运行mount命令,再加上“-o iocharset=cp950”参数,这样才能看到此保存媒体内的中文文件名。例如加载光盘就可以执行以下命令:
  [root@free root]# mount –o iochatset=cp950/dev/cdrom/mnt/cdrom
七、如何调换光盘
  当光盘已经被加载成为一个目录时,按下光驱上面的退出按钮,将无法退出光盘,必须先将光盘卸载后,才能退出光盘。
  若当前所在之处就是光盘加载目录(如/mnt/cdrom),或有其他用户正在此目录下,将无法成功的卸载它,当然也不能退出光盘:
  [root@free root]# umount/mnt/cdrom
  umount:/mnt/cdrom: device is busy ← 此光盘正在被使用中
先将工作目录切换到别处,或要求其他用户离开此目录,才可卸载目录并退出光盘。而更换关盘之后,记得要将光盘再次加载才能使用。
八、允许一般用户加载光盘或软盘
Linux 操作系统默认只允许root用户才能运行mount命令,若是一般用户执行上述命令,则会出现以下的错误信息:
  [root@free root]# mount/dev/cdrom/mut/cdrom
  mount:only root can do that ← 只有root用户才能执行此命令
  因此若要允许一般用户也能加载光盘或软盘,请修改/ect/fstab/设置文件:
/dev/cdrom/mut/cdrom udf,iso9660 noauto,owner,kudzu,ro,user ← 若要让一般用户也加载光盘,请在此处加上“,user”项目
Linux的其他应用指令还有很多,我们将在日后的学习和应用中随遇随教。

[Linux]Linux基本命令大全(一)

转自Linuxidc
新手刚刚接触Linux的时候可能处处感到不便,不过没有关系,接触新的事物都有这样的一个过程,在你用过Linux一段时间后,你就会逐渐了解Linux其实和Windows一样容易掌握。

由于操作和使用环境的陌生,如果要完全熟悉Linux的应用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对Linux常用命令的熟练掌握。本章我们就来介绍Linux的常用基本命令。
首先启动Linux。启动完毕后需要进行用户的登录,选择登陆的用户不同自然权限也不一样,其中“系统管理员”拥有最高权限。
在启动Linux后屏幕出现如下界面显示:
  ……
  Red Hat Linux release 9 (Shrike)
  Kernel 2.4.20.8 on an i686
  login:
输入:root(管理员名)后,计算机显示输口令(password:),输入你的口令即可。当计算机出现一个“#”提示 符时,表明你登录成功!
  屏幕显示Linux提示符: [root@localhost root]#_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Red Hat Linux release 9 (Shrike)”表示当前使用的操作系统的名称及版本。“2.4.20.8”表示Linux操作系统的核心版本编号。“i686”表示该台电脑使用的CPU的等级。
  下面我们来介绍常用基本命令
一、注销,关机,重启
  注销系统的logout命令
  1,Logout 注销是登陆的相对操作,登陆系统后,若要离开系统,用户只要直接下达logout命令即可:
  [root@localhost root]#logout
  Red Hat Linuxrelease 9(Shike)
  Kernel 2.4.20.8 on an i686
  Login: ← 回到登陆的画面
  2,关机或重新启动的shutdown命令
Shutdown命令可以关闭所有程序,依照用户的需要,重新启动或关机。
  参数说明如下:
   立即关机:-h 参数让系统立即关机。范例如下:
  [root@localhost root]#shutdown –h now ← 要求系统立即关机
   指定关机时间:time参数可指定关机的时间;或设置多久时间后运行shutdown命令,范例如下:
  [root@localhost root]#shutdown now ← 立刻关机
  [root@localhost root]#shutdown +5 ← 5分钟后关机
  [root@localhost root]#shutdown 10:30 ← 在10:30时关机
   关机后自动重启:-r 参数设置关机后重新启动。范例如下:
  [root@localhost root]#shutdown -r now ← 立刻关闭系统并重启
  [root@localhost root]#shutdown -r 23:59 ← 指定在23:59时重启动
  3,重新启动计算机的reboot命令
  顾名思义,reboot命令是用来重新启动系统的。常用的参数如下:
   -f 参数:不依正常的程序运行关机,直接关闭系统并重新启动计算机。
   -I 参数:在在重新启动之前关闭所有网络接口。
  虽然reboot命令有个参数可以使用,但是一般只需要单独运行reboot命令就可以了

二、文件与目录的操作
  列出文件列表的ls命令
1,ls(list)命令是非常有用的命令,用来显示当前目录中的文件和子目录列表。配合参数的使用,能以不同的方式显示目录内容。范例如下:
  ? 显示当前目录的内容:
  [tony@free tony]$ ls
  Desktop mail myinstall.log test.txt ← 有两个目录及两个文件夹
  ? 当运行ls命令时,并不会显示名称以“.”开头的文件。因此可加上“-a”参数指定要列出这些文件。范例如下:
[tony@free tony]$ ls –a
  ? 以“-s”参数显示每个文件所有的空间,并以“-S”参数指定按所有占用空间的大小排序。范例如下:
  [tony@free tony]$ ls –s –S
  总计36
  4 Desktop 4 mail 24 myinstall.log 4 test.txt
  ? 在ls命令后直接加上欲显示的目录路径,就会列出该目录的内容。范例如下:
  [tony@free tony]$ ls –l/usr/games
  2,切换目录的cd命令
  cd(change directory)命令可让用户切当前所在的目录。范例如下:
  [tony@free home]$ cd tony ← 切换到当前目录下的tony子目录
  [tony@free tony]$ cd .. ← 切换到上一层目录
  [tony@free home]$ cd / ← 切换到系统根目录
  [tony@free /]$ cd ← 切换到用户主目录
  [tony@free tony]$ cd /usr/bin ← 切换到/usr/bin目录
  3,创建目录的mkdir命令
  Mkdir(make directory)命令可用来创建子目录。下面的范例会在所在目录下创建tool子目录。
  [tony@free tony]$ mkdir tool
  4,删除目录的rmdir命令
  rmdir(remove directory)命令可用来删除“空”的子目录。范例如下:
  [tony@free tony]$ rmdir tool ← 删除tool目录

5,复制文件的cp命令
  cp(copy)命令可以将文件从一处复制到另一处。一般在使用cp命令将以个文件复制成另一个文件或复制到某个目录时,需要指定原始文件名与目的文件名或目录。范例如下:
  [tony@free tony]$ cp data1.txt data2.txt ← 将data1.txt复制成data2.txt
  [tony@free tony]$ cp data3.txt /tmp/data ← 将data3复制到/tmp/data目录中
? 显示复制过程:加入-v参数可显示命令执行过程。范例如下:
  [tony@free tony]$ cp zip.txt zip2.txt ← 一般状态下不会显示复制过程
  [tony@free tony]$ cp –v zip.txt zip3.txt ← 以-v显示复制过程
  zip.txt ->zip3.txt
  ? 递回复制:加入“-R”参数可同时复制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及子目录。范例如下:
  [tony@free tony]$ cp –v –R * backup ← 将所有文件(含子目录文件)复制到backup目录
  6,删除文件或目录的rm命令
  rm(remove)命令可以删除文件或目录。范例如下:
  [tony@free tony]$ rm myfile ← 删除指定的文件
  [tony@free tony]$ rm * ← 删除当前目录中的所有文件
  rm命令的常用参数如下:
  ? 强迫删除:使用-f参数时,rm命令会直接删除文件,不再询问。范例如下:
  [tony@free tony]$ rm –f *.txt ← 强迫删除文件
  ? 递回删除:-r 也是一个相当常用的参数,使用此参数可同时删除指定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及子目录。范例如下:
  [tony@free tony]$ rm –r data ← 删除data目录(含data目录下所有文件和子目录)
  [tony@free tony]$ rm –r * ← 删除所有文件(含当前目录所有文件,所有子目录和子目录下的文件)
   ? 强制删除指定目录:当使用-r参数删除目录时,若该目录下有许多子目录及文件,则系统会不间断地询问,以确认您的确要删除目录或文件。若已确定要删除所存 目录及文件,则可以使用-rf参数,如此一来,系统将直接删除该目录中所有的文件及子目录,不再询问。范例如下:
  [tony@free tony]$ rm –rf tmp 强制删除tmp目录及该目录下所有文件及子目录
  ? 显示删除过程:使用-v 参数。范例如下:
  [tony@free tony]$ rm –v

7,让显示画面暂停的more命令
  为了避免画面显示瞬间就闪过去,用户可以使用more命令,让画面在显示满一页时暂停,此时可按空格键继续显示下一个画面,或按Q键停止显示。
  ? 当使用ls命令查看文件列表时,若文件太多则可以配合more命令使用。范例如下:
  [tony@free bin]$ ls –al
  more
  ? 单独使用more命令时,可用来显示文字文件的内容。范例如下:
[tony@free tony]$ more data.txt
  8,连接文件的cat命令
cat(concatenate) 命令可以显示文件的内容(经常和more命令搭配使用),或是将数个文件合并成一个文件。范例如下:
  ? 逐页显示 preface.txt的内容:
  [tony@free tony]$ cat preface.txt
  more
  ? 将preface.txt 附加到outline.txt文件之后:
  [tony@free tony]$ cat preface.txt >> outline.txt
  ? 将new.txt和info.txt合并成readme.txt文件:
  [tony@free tony]$ cat new.txt info.txt >readme.txt
  9,移动或更换文件,目录名称的mv命令
  mv (move)命令可以将文件及目录移动到另一个目录下面,或更换文件及目录的名称。范例如下:
  [tony@free backup]$ mv a.txt .. ← 将a.txt文件移到上层目录
  [tony@free backup]$ mv z1.txt z3.txt ← 将 z1.txt改名成z3.txt
  [tony@free backup]$ cd.. ← 切换到上一层目录
  [tony@free tony]$ mv backup.. ← backup 目录上移一层

10,显示当前所在目录的pwd命令
  pwd(print working directory)命令可显示用户当前所在的目录。范例如下:
  [tony@free tony]$ pwd
  /home/tony ← 当前所在目录为“/home/tony”
  11,查找文件的locate命令
  locate 命令可用来搜索包含指定条件字符串的文件或目录。范例如下:
[tony@free tony]$ locate zh_CN 列出所有包含“zh_CN”字符串的文件和目录。
由于locate命令是从系统中保存文件及目录名称的数据库中搜索文件,虽然系统会定时更新数据库,但对于刚新增或删除的文件、目录,仍然可能会因为数据库尚未更新而无法查得,此时可用root身份运行updatedb命令更新,为此数据库得内容正确。
  12,搜索字符串得grep命令
grep 命令可以搜索特定字符串来并显示出来,一般用来过滤先前得结果,避免显示太多不必要得信息。范例如下:
  [tony@free etc]$ grep text *.conf ← 搜索当前目录中扩展名为.conf且包含“text”字符串得文件。
grep:amd.conf: ← 拒绝不符权限得操作
grep:diskcheck.conf: ← 拒绝不符权限得操作
  grep:grub.conf ← 拒绝不符权限得操作
  ? 若您是使用一般权限的用户运行,上例的输出结果会包含很多如“拒绝不符权限的操作之类的错误信息,可使用-s参数消除。
  [tony@free etc]$ grep –s text *.conf
  13,重导与管道
  重导(redirect)可将某命令的结果输出导文件中,它有两中命令:“>”和“>>”。“>”可将结果输出到文件中,该文件原有的内容会被删除:“>>”则将结果附加到文件中,原文件内容不会被清除。范例如下:
  [tony@free tony]$ ls –a>dir.txt ← 将ls –a命令执行结果输出到dir.txt文件。
  [tony@free tony]$ cat data1.txt >> data2.txt ← 将 data1.txt 内容附加到data2.txt文件之后。
  通道(pipe)命令的符号是“ ”,可将某命令的结果输出给另一命令,一下范例将ls命令的输出结果传给grep命令过滤:
  [tony@free etc]$ ls
  gerp conf ← 搜索并显示ls命令运行结果中包含有“conf”字符串
  在举一个删除文件或目录的例子,可以利用yes命令重复输出“y”字符的特性,将结果传给rm命令,如此即可避免重复输入“y”:
  [tony@free tony]$ yes
  rm –r mydir

2009年3月24日星期二

[Myspl]命令行模式管理MySql命令/MySql命令

摘自快捷网
MySql数据库是中小型网站后台数据库的首选,因为它对非商业应用是免费的.网站开发者可以搭建一个“Linux+Apache+PHP+MySql” 平台,这是一个最省钱的高效平台.在使用MySql进行开发时,MySql自带的文档对于新手来说是份很好的参考资料.本文是我在使用MySql中的小小 心得。

  当前一般用户的开发环境多是Windows或Linux,在windows中MySql以服务形式存在,在使用前应确保此服务已经启动,未启 动可用net start mysql命令启动。而Linux中启动时可用“/etc/rc.d/init.d/mysqld start”命令,注意启动者应具有管理员权限。

  刚安装好的MySql包含一个含空密码的root帐户和一个匿名帐户,这是很大的安全隐患,对于一些重要的应用我们应将安全性尽可能提高,在这里应把匿名帐户删除、 root帐户设置密码,可用如下命令进行:

  use mysql;

  delete from User where User="";

  update User set Password=PASSWORD('newpassword') where User='root';

  如果要对用户所用的登录终端进行限制,可以更新User表中相应用户的Host字段,在进行了以上更改后应重新启动数据库服务,此时登录时可用如下类似命令:

  mysql -uroot -p;

  mysql -uroot -pnewpassword;

  mysql mydb -uroot -p;

  mysql mydb -uroot -pnewpassword;

  上面命令参数是常用参数的一部分,详细情况可参考文档。此处的mydb是要登录的数据库的名称。

  在进行开发和实际应用中,用户不应该只用root用户进行连接数据库,虽然使用root用户进行测试时很方便,但会给系统带来重大安全隐患,也 不利于管理技术的提高。我们给一个应用中使用的用户赋予最恰当的数据库权限。如一个只进行数据插入的用户不应赋予其删除数据的权限。MySql的用户管理 是通过User表来实现的,添加新用户常用的方法有两个,一是在User表插入相应的数据行,同时设置相应的权限;二是通过GRANT命令创建具有某种权 限的用户。其中GRANT的常用用法如下:

  grant all on mydb.* to NewUserName@HostName identified by "password" ;

  grant usage on *.* to NewUserName@HostName identified by "password";

  grant select,insert,update on mydb.* to NewUserName@HostName identified by "password";

  grant update,delete on mydb.TestTable to NewUserName@HostName identified by "password";

  若要给此用户赋予他在相应对象上的权限的管理能力,可在GRANT后面添加WITH GRANT OPTION选项。而对于用插入User表添加的用户,Password字段应用PASSWORD 函数进行更新加密,以防不轨之人窃看密码。对于那些已经不用的用户应给予清除,权限过界的用户应及时回收权限,回收权限可以通过更新User表相应字段, 也可以使用REVOKE操作。

  下面给出本人从其它资料(www.cn-java.com)获得的对常用权限的解释:

  全局管理权限:

  FILE: 在MySQL服务器上读写文件。

  PROCESS: 显示或杀死属于其它用户的服务线程。

  RELOAD: 重载访问控制表,刷新日志等。

  SHUTDOWN: 关闭MySQL服务。

  数据库/数据表/数据列权限:

  Alter: 修改已存在的数据表(例如增加/删除列)和索引。

  Create: 建立新的数据库或数据表。

  Delete: 删除表的记录。

  Drop: 删除数据表或数据库。

  INDEX: 建立或删除索引。

  Insert: 增加表的记录。

  Select: 显示/搜索表的记录。

  Update: 修改表中已存在的记录。

  特别的权限:

  ALL: 允许做任何事(和root一样)。

  USAGE: 只允许登录--其它什么也不允许做。

  最后给出本人在RedHat9.0下的MySql操作演示:

  选用数据库的root用户登录

  [weiwen@weiwenlinux]$mysql -uroot -p

  Enter password:MyPassword

  mysql>create database mydb;

  Query OK, 1 row affected (0.02 sec)

  mysql>use mydb;

  Database changed

  mysql>create table TestTable(Id int aut_increment primary key,

  UserName varchar(16) not null,

  Address varchar(255));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2 sec)

  mysql>grant all on mydb.* to test@localhost identified by "test";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1 sec)

  mysql>quit

  Bye

  [weiwen@weiwenlinux]$mysql mydb -utest -ptest

  其中test.sql是用vi编辑好的SQL脚本,其内容为:

  Insert into TestTable(UserName,Address)values('Tom','shanghai');

  Insert into TestTable(UserName,Address)values('John','beijing');

  select * from TestTable;

  运行已经编辑好的SQL脚本可以用source filename 或 .\ filename。

  以上只是对新手的简单练习,要成为一个数据库好手,当以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不断地思考、尝试、再思考。

  。。。。。。。。。。。。。。。。。。。。。。。。。。。。。。。

  MySql常用命令总结

  这两天搞个网站,又用到MySql,可是命令却一个都想不起来,所以,趁这次机会,把这些整理一下,权当作笔记吧,以便自己以后查阅!

  1:使用SHOW语句找出在服务器上当前存在什么数据库:

  mysql> SHOW DATABASES;

  2:2、创建一个数据库MYSQLDATA

  mysql> Create DATABASE MYSQLDATA;

  3:选择你所创建的数据库

  mysql> USE MYSQLDATA; (按回车键出现Database changed 时说明操作成功!)

  4:查看现在的数据库中存在什么表

  mysql> SHOW TABLES;

  5:创建一个数据库表

  mysql> Create TABLE MYTABLE (name VARCHAR(20), sex CHAR(1));

  6:显示表的结构:

  mysql> DESCRIBE MYTABLE;

  7:往表中加入记录

  mysql> insert into MYTABLE values ("hyq","M");

  8:用文本方式将数据装入数据库表中(例如D:/mysql.txt)

  mysql> LOAD DATA LOCAL INFILE "D:/mysql.txt" INTO TABLE MYTABLE;

  9:导入.sql文件命令(例如D:/mysql.sql)

  mysql>use database;

  mysql>source d:/mysql.sql;

  10:删除表

  mysql>drop TABLE MYTABLE;

  11:清空表

  mysql>delete from MYTABLE;

  12:更新表中数据

  mysql>update MYTABLE set sex="f" where name='hyq';

[Google]Evolution收发Gmail详细设置

转自:kakald (互动社区)
在Gmail上找不到Evolution的配置方法,网上也有不少人询问如何配置,我在网上找到一篇英文的配置说明,我按其设置成功了,所以拿来与大家共享,简单翻译如下:

(注:要使用客户端发送接收gmail,需要在gmail中启用pop,具体见gmail的帮助)

  1. 启动Evolution。

  2. 点击“编辑”──首选项。

  3. 点击添加(账户)/注:如果你已经设置过gmail账户,则可以点击编辑。

  4. 在名称里输入你的名字,在请求的信息中全名和电子邮件地址都填写你的Email地址。填好之后点击接收电子邮件标签。

  5. 接收电子邮件:服务器类型:POP; 服务器:pop.gmail.com; 用户名:你的gmail地址,如kakald@gmail.com; 使用安全链接:SSL加密; 记住密码。设置好后点击下一个标签。

  6. 接收选项:按自己喜欢设置,并不影响gmail是否在evolution中工作。

  7. 发送电子邮件:服务器类型:smtp; 服务器:smtp.gmail.com; 服务器需要认证:选中; 使用安全链接,SSL加密; 身份验证:用默认的"Plain"; 用户名:同你的邮件地址,如kakald@gmail.com,最后记住密码。

  8. 默认选项卡可以依喜好设置,或保持默认。

  9. 点击应用,完成设置。
 
  现在你可以试试发送接收邮件,如果提示你输入密码,说明成功了,你可以用Evolution发送接收gmail邮件了。

  如果有问题请留言讨论,或给我发邮件:kakald@gmail.com


  以下为原文:

Evolution

Start Evolution

Click on “Edit,” then “Preferences”

Click “Add”

Type in your name, email address, reply to address, (what email address you want people to write back to you with) and your organization, if any, and click forward.

Select your server type as “POP,” your host as “pop.gmail.com,” and make sure that your username is the same as your email address. Then under “Use Secure Connection” select always, and your “Authentication Type” as password, and finally click forward.

On the next page adjust settings as you like, they will not interfere with whether gmail will work with evolution or not. Then click forward.

Select server type as “smtp,” type in “smtp.gmail.com” as the host, and check that the “Host requires authentication” box is checked. Next, select, for “Use Secure Connection,” always. Finally, make sure that Authentication type is “Plain” and your user name should be the same as you email address. Click Forward.

On this page name your account whatever you want, it will not interfere with setup and click Forward.

Click apply.

Your done!